止咳、平喘、化痰的中药材都有哪些?

作者&投稿:爱新觉罗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①温化寒痰药。药性温燥,主要用于寒痰犯肺所致的喘咳痰多、色白、质稀,口鼻气冷,或湿痰犯肺、咳嗽痰多、色白成块、舌苔白腻,以及痰湿阻滞经络所引起的关节酸痛、痰核流注、瘰疬,或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中风痰迷、癫痫惊狂等证。常用药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白前、桔梗、旋覆花等。   ②清化热痰药。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痰壅肺所致的痰多咳喘、痰稠色黄,或燥痰犯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以及痰火上扰的心烦不安、痰迷心窍的中风、癫狂,或痰火凝结、瘿瘤瘰疬痰核等证。常用药有前胡、瓜蒌、浙贝母、川贝母、天竹黄、竹茹、竹沥、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海藻、昆布、胆南星、黄药子、礞石、胖大海、猪胆汁、罗汉果、木蝴蝶、冬瓜子等。   ③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失宣降、痰壅气逆的咳喘证。常用的药物有杏仁、紫苏子、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矮地茶、鼠曲草、洋金花、百部、紫菀、款冬花、白果等。此外,部分药物还可用治痰热急惊、湿热水肿、肠燥便秘等证。

具有平喘作用的中草药有哪些?~

(1)麻黄
成分: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为麻黄碱,占总生物碱量的80% ~ 85%,其次为伪麻黄碱和微量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尚含挥发性的苄甲胺、儿茶酚鞣质及少量挥发油,油中含α - 萜品醇。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作用:发汗,平喘,利水。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对痉挛状态的支气管有明显的解痉作用。这些作用与其能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甲基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对平滑肌的解痉作用与麻黄碱相似,但对血压影响较小。麻黄碱可兴奋心肌和收缩血管,对心脏与血管有类似肾上腺素作用,可使心跳加快、加强,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但作用较弱而持久,且舒张血管作用极微。因此,用于滴鼻时,无继发性血管扩张的作用。较大治疗量的麻黄碱能兴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失眠、不安、震颤等。也能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当延脑受抑制时,麻黄碱具有苏醒作用。短时间内连续反复应用麻黄碱,可使作用迅速减弱,最后可完全无效,停用数小时后可以恢复。麻黄挥发油在体外对流感病毒具有强大抑制作用,并证明对感染甲型流感病毒PRg 株的小鼠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麻黄常用于发汗平喘,服用过量时,常发生烦躁、失眠等中枢兴奋症状,以及血压升高等副作用。有高血压、冠脉功能不全、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失眠者慎用或忌用。
(2)樟叶油
成分:主要含有桉油素、芳樟醇及樟脑,其次为β- 蒎烯和松油醇等。其中桉油素、芳樟醇及松油醇均有平喘作用。
性味归经:温,辛、气香,无毒。归肺经。
作用:祛风散寒、平喘、理气活血,止痛止痒。民间用樟根、樟木治感冒头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及克山病;用樟子治慢性支气管炎等。经研究发现,樟子挥发油具有较强的平喘作用,临床平喘效果显著,但樟子来源不如樟叶丰富,且加工较繁。樟叶油经药理研究证明,其药理作用与樟子油基本相同,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产生显著的平喘作用,同时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临床平喘疗效较好,祛痰、镇咳效果较差,对并发肺气肿和病情严重者则疗效较低。适用于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一般在服药后10分钟起效,作用维持为3 ~ 10 小时。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心慌、头昏等,但均不严重,可自行消失。
(3)山苍子油
成分: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柠檬醛,其次有柠檬烯、香叶醇、香草醛、莰烯、甲基庚烯酮等。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膀胱、肺经。
作用:温暖脾肾,健胃消食。近年研究有较强平喘、抗过敏作用。
口服山苍子油对慢性气管炎有较好疗效,并能明显改进肺通气功能和肺活量。鼻吸疗法对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有明显而即时的止喘效应,一般1 ~ 2 分钟起效,维持30 分钟。山苍子油灌胃、腹腔注射或喷雾吸入,均有祛痰作用。试管内试验表明,山苍子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
不良反应:部分病例有口咽干燥、大便燥结、胃不适、嗳气、头晕。
吸入给药可有喷嚏等刺激症状。
(4)苦甘草
成分: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有槐根碱。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心肺、脾、胃经。
作用: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平喘。实验证明,苦甘草和苦甘草碱有平喘作用和轻度镇咳作用,并无祛痰、消炎作用。临床平喘疗效显著,适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苦甘草氢溴酸盐肌内注射时经半小时起效,维持2 ~ 6 小时。
不良反应:小剂量未见其有,大剂量对肝细胞有一定影响,故肝病患者应慎用。
(5)苦参
成分:含苦参碱、苦参黄酮及司巴丁等。
性味归经:寒,苦。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作用: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平喘。经证明苦参煎剂和苦参总碱有平喘作用,其中氧化苦参碱及槐根碱平喘作用较显著。临床用于治支气管哮喘有一定效果。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轻微嗜睡。吸入用药时对局部有刺激作用,多引起喉痒或咳嗽。
(6)椒目
成分:含有挥发油,油中含异茴香脑、牦牛儿醇等。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膀胱经。
作用:行水,平喘,止痛。茭目平喘作用显著,镇咳、祛痰作用不显,临床适用治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口服作用快,经5 ~ 10 分钟起效,作用维持约6 小时。
不良反应:少数人有头昏、恶心、发热感等。
(7)胡颓子
成分:含有生物碱、黄酮苷、香豆素、三萜、酚性物质、鞣质等。
性味归经:平,酸、苦。归肺经。
作用:止咳平喘。药理试验证明,胡颓子对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疗效,黄酮部分有较好平喘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定喘灵”穴位注射或喷雾吸入时作用快,对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有较好平喘作用。喷雾吸入时可立即显效;穴注法经15 分钟起效,可维持6 小时以上,最长者达25 天。
不良反应:穴注时少数患者有过敏反应,感畏寒和战栗。
(8)七叶莲
成分:鹅掌藤嫩枝含有挥发油。
性味归经:温,苦、甘。归肺经。
作用:舒筋活络,消肿止痛。实验证明,本品对组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缓解作用。临床对各型轻重不同的支气管哮喘都有较好疗效,尤以吸入性过敏所致哮喘效果显著。优点是作用较快,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氨茶碱等常用平喘药对心血管和胃肠道的副作用;肌内注射疗效可与静注氨茶碱相比,对某些病程持久,哮喘发作频繁,常用平喘药无效的患者常可奏效。肌内注射经10 ~ 15 分钟起效,25 ~ 30 分钟显效,作用可维持3 ~ 6 小时。
不良反应:肌内注射仅有轻度酸胀感,个别有嗜睡现象,与其镇静作用有关。
(9)少年红
成分:三萜皂苷部分为平喘有效成分,主要是皂苷Ⅱ。
性味归经:温,辛、微苦。归肺经。
作用:平喘止咳,活血止痛。药理实验证明,少年红皂苷具有较好的平喘作用,对肥大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较好,其平喘速度与强度均优于氨茶碱,不良反应少而轻。
口服一般经15 ~ 60 分钟起效。乙酰化皂苷对胃肠道刺激作用较小,虽用量较大,但平喘效果优于少年红皂苷。
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有头晕、口干、恶心等。少年红皂苷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故宜饭后服用。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者慎用。
(10)艾叶油
成分:艾叶油是一个多成分混合物,经分离鉴定,已确定有7 种,即:萜品烯醇-4、β - 石竹烯、蒿醇、芳樟醇、樟脑、龙脑和桉油素。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作用: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近年发现,艾叶油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05μg/ml 艾叶油的作用强度与异丙肾上腺素0125μg/ml 相当。无论口服或喷雾给药,均能对抗乙酰胆碱或组胺引起的哮喘发作,且作用持久。豚鼠实验表明,艾叶油能抑制化学物质引起的咳嗽。镇咳机理主要系抑制延髓的咳嗽中枢,可被尼可刹米所抵消。
酚红法表明,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艾叶油有祛痰作用。艾叶油灌胃,对豚鼠过敏性休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喷雾给药无效。其机理可能是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或直接对抗过敏介质(组胺及慢反应过敏物质)所致。艾叶油能明显抑制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对心率影响不大,但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浓度加大可使心搏停止。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能使家兔活动减少。给小鼠灌胃,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体外试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及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常用量一般无副作用,仅少数患者口服后有咽干、恶心、胃部不适、头昏等反应,但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气雾吸入时有局部刺激性,可引起呛咳。
(11)芸香草
成分:鲜叶及地上部分含挥发油07% ~ 1%,油中含胡椒酮40% ~ 50%。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经。
作用:止咳平喘,消炎止痛,祛风利湿。临床观察和药理实验证明,芸香草制剂有平喘,止咳,止痛,抗利尿。止血,通经,消炎,止呕等多种作用,但以平喘为最强。抗利尿,止痛作用次之,其他作用又次之,却均有一定效果。芸香草或胡椒酮对离体兔肠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胡椒酮能对抗氯化钡所致的肠平滑肌收缩;也对抗毛果芸香碱对肠平滑肌的兴奋作用;芸香油和胡椒酮对组织胺所致豚鼠支气管痉挛有明显解痉作用。临床应用于解除哮喘症状,对抗支气管痉挛。用刺激豚鼠喉上神经实验证明,本品及胡椒酮有一定止咳作用。芸香油和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胡椒酮,对金葡菌、肺炎双球菌、八叠球菌等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芸香草片无副反应,较为安全。口服芸香油和胡椒酮可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少数有牙龈肿痛及鼻衄等。口服亚硫酸钠胡椒酮虽无胃肠道反应,但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乏力等。气雾剂对支气管有局部刺激性,少数患者出现呛咳。
(12)地龙
成分:含有次质、琥珀酸钠、脂肪酸、胆甾醇、胆碱、氨基酸及地龙素、地龙解热素等。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作用:清热熄风,平喘,通络,利尿。由地龙提得的含氮有效成分对小鼠及家兔离体肺灌流呈显著的支气管舒张作用。对预先经过组胺或毛果芸香碱处理的灌注肺支气管表现舒张作用。对组胺喷雾所致豚鼠哮喘有保护作用。对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产生较好平喘作用。临床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哮喘,尤适用于热喘患者。
广地龙有效成分之一琥珀酸钠具有宽胸、化痰、平喘的作用。
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缓慢而持久,临床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琥珀酸钠与异丙嗪组成喘舒宁片,对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哮喘以及长期服用麻黄碱、氨茶碱有不良反应或无效的患者均具有良好效果,服后能增进食欲,促进睡眠。对于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哮喘,效果稍差,最好与消炎药物同用。
不良反应:注射时可引起局部荨麻疹等过敏反应。血压过低或高度过敏体质患者慎用。严重心脏病患者,孕妇忌用。

(1)麻黄
成分: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为麻黄碱,占总生物碱量的80% ~ 85%,其次为伪麻黄碱和微量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尚含挥发性的苄甲胺、儿茶酚鞣质及少量挥发油,油中含α - 萜品醇。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作用:发汗,平喘,利水。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对痉挛状态的支气管有明显的解痉作用。这些作用与其能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甲基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对平滑肌的解痉作用与麻黄碱相似,但对血压影响较小。麻黄碱可兴奋心肌和收缩血管,对心脏与血管有类似肾上腺素作用,可使心跳加快、加强,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但作用较弱而持久,且舒张血管作用极微。因此,用于滴鼻时,无继发性血管扩张的作用。较大治疗量的麻黄碱能兴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失眠、不安、震颤等。也能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当延脑受抑制时,麻黄碱具有苏醒作用。短时间内连续反复应用麻黄碱,可使作用迅速减弱,最后可完全无效,停用数小时后可以恢复。麻黄挥发油在体外对流感病毒具有强大抑制作用,并证明对感染甲型流感病毒PRg 株的小鼠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麻黄常用于发汗平喘,服用过量时,常发生烦躁、失眠等中枢兴奋症状,以及血压升高等副作用。有高血压、冠脉功能不全、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失眠者慎用或忌用。
(2)樟叶油
成分:主要含有桉油素、芳樟醇及樟脑,其次为β - 蒎烯和松油醇等。其中桉油素、芳樟醇及松油醇均有平喘作用。
性味归经:温,辛、气香,无毒。归肺经。
作用:祛风散寒、平喘、理气活血,止痛止痒。民间用樟根、樟木治感冒头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及克山病;用樟子治慢性支气管炎等。经研究发现,樟子挥发油具有较强的平喘作用,临床平喘效果显著,但樟子来源不如樟叶丰富,且加工较繁。樟叶油经药理研究证明,其药理作用与樟子油基本相同,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产生显著的平喘作用,同时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临床平喘疗效较好,祛痰、镇咳效果较差,对并发肺气肿和病情严重者则疗效较低。适用于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一般在服药后10分钟起效,作用维持为3 ~ 10 小时。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恶心、呕吐、心慌、头昏等,但均不严重,可自行消失。
(3)山苍子油
成分: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柠檬醛,其次有柠檬烯、香叶醇、香草醛、莰烯、甲基庚烯酮等。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膀胱、肺经。
作用:温暖脾肾,健胃消食。近年研究有较强平喘、抗过敏作用。
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实验表明,山苍子油对正常气管平滑肌及乙酰胆碱或组胺所致平滑肌收缩有松弛作用,预先加山苍子油可阻断乙酰胆碱或组胺的收缩作用,作用不被普萘洛尔阻断。对豚鼠实验性哮喘,经灌胃、腹腔注射或气雾吸入给药均有保护作用。临床千余例观察表明:口服山苍子油对慢性气管炎有较好疗效,并能明显改进肺通气功能和肺活量。鼻吸疗法对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有明显而即时的止喘效应,一般1 ~ 2 分钟起效,维持30 分钟。
山苍子油灌胃、腹腔注射或喷雾吸入,均有祛痰作用。试管内试验表明,山苍子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
不良反应:部分病例有口咽干燥、大便燥结、胃不适、嗳气、头晕等症状。吸入给药可有喷嚏等刺激症状。
(4)苦甘草
成分: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有槐根碱。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心、肺、脾、胃经。
作用: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平喘。实验证明,苦甘草和苦甘草碱有平喘作用和轻度镇咳作用,并无祛痰、消炎作用。临床平喘疗效显著,适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苦甘草氢溴酸盐肌内注射时经半小时起效,维持2 ~ 6 小时。
不良反应:小剂量未见其有不良反应,大剂量对肝细胞有一定影响,故肝病患者应慎用。
(5)苦参
成分:含苦参碱、苦参黄酮及司巴丁等。
性味归经:寒,苦。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作用: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平喘。经证明苦参煎剂和苦参总碱有平喘作用,其中氧化苦参碱及槐根碱平喘作用较显著。临床用于治支气管哮喘有一定效果。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轻微嗜睡。吸入用药时对局部有刺激作用,多引起喉痒或咳嗽。
(6)椒目
成分:含有挥发油,油中含异茴香脑、_牛儿醇等。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膀胱经。
作用:行水,平喘,止痛。椒目平喘作用显著,镇咳、祛痰作用不显著,临床适用于治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口服作用快,经5 ~ 10 分钟起效,作用维持约6 小时。
不良反应:少数人有头昏、恶心、发热感等。
(7)胡颓子
成分:含有生物碱、黄酮苷、香豆素、三萜、酚性物质、鞣质等。
性味归经:平,酸、苦。归肺经。
作用:止咳平喘。药理试验证明,胡颓子对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疗效,黄酮部分有较好平喘作用。临床可用于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定喘灵”穴位注射或喷雾吸入时作用快,对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有较好平喘作用。喷雾吸入时可立即显效;穴注法经15 分钟起效,可维持6 小时以上,最长者达25 天。
不良反应:穴注时个别人有过敏反应,感畏寒和战栗。
(8)七叶莲
成分:即鹅掌藤嫩枝,含有挥发油。
性味归经:温,苦、甘。归肺经。
作用:舒筋活络,消肿止痛。实验证明,本品对组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缓解作用。临床对各型轻重不同的支气管哮喘都有较好疗效,尤以吸入性过敏所致哮喘效果显著。优点是作用较快,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氨茶碱等常用平喘药对心血管和胃肠道的副作用;肌内注射疗效可与静脉注射氨茶碱相比,对某些病程持久,哮喘发作频繁,常用平喘药无效的患者常可奏效。肌内注射经10 ~ 15 分钟起效,25 ~ 30 分钟达显效,作用可维持3 ~ 6小时。
不良反应:肌内注射仅有轻度酸胀感,个别有嗜睡现象,与其镇静作用有关。
(9)少年红
成分:三萜皂苷部分为平喘有效成分,主要是皂苷Ⅱ。
性味归经:温,辛、微苦。归肺经。
作用:平喘止咳,活血止痛。药理实验证明,少年红皂苷具有较好的平喘作用,对肥大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较好,其平喘速度与强度均优于氨茶碱,不良反应少而轻。
口服一般经15 ~ 60 分钟起效。乙酰化皂苷对胃肠道刺激作用较小,虽用量较大,但平喘效果优于少年红皂苷。
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有头晕、口干、恶心等症状。少年红皂苷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故宜饭后服用。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者慎用。
(10)艾叶油
成分:艾叶油是一个多成分混合物,经分离鉴定,已确定有7 种,即萜品烯醇-4、β - 石竹烯、蒿醇、芳樟醇、樟脑、龙脑和桉油素。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作用: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近年发现,艾叶油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0.5μg/ml 艾叶油的作用强度与异丙肾上腺素0.125μg/ml相当。无论口服或喷雾给药,均能对抗乙酰胆碱或组胺引起的哮喘发作,且作用持久。豚鼠实验表明,艾叶油能抑制化学物质引起的咳嗽。镇咳机制主要系抑制延髓的咳嗽中枢,可被尼可刹米所抵消。
酚红法表明,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艾叶油有祛痰作用。艾叶油灌胃,对豚鼠过敏性休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喷雾给药无效。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或直接对抗过敏介质(组胺及慢反应过敏物质)所致。艾叶油能明显抑制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对心率影响不大,但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浓度加大可使心搏停止。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能使家兔活动减少。给小鼠灌胃,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体外试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及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常用量一般无副作用,仅少数患者口服后有咽干、恶心、胃部不适、头昏等反应,但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气雾吸入时有局部刺激性,可引起呛咳。
(11)芸香草
成分:鲜叶及地上部分含挥发油0.7% ~ 1%,油中含胡椒酮40% ~ 50%。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经。
作用:止咳平喘,消炎止痛,祛风利湿。临床观察和药理实验证明,芸香草制剂有平喘、止咳、止痛、抗利尿、止血、通经、消炎、止呕等多种作用,但以平喘为最强,抗利尿、止痛作用次之,其他作用又次之,却均有一定效果。芸香草或胡椒酮对离体兔肠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胡椒酮能对抗氯化钡所致的肠平滑肌收缩;也对抗毛果芸香碱对肠平滑肌的兴奋作用;芸香油和胡椒酮对组织胺所致豚鼠支气管痉挛有明显解痉作用。临床应用于解除哮喘症状,对抗支气管痉挛。用刺激豚鼠喉上神经实验证明,本品及胡椒酮有一定止咳作用。芸香油和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胡椒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八叠球菌等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芸香草片无副反应,较为安全。口服芸香油和胡椒酮可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少数有牙龈肿痛及鼻衄等。口服亚硫酸钠胡椒酮虽无胃肠道反应,但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乏力等。气雾剂对支气管有局部刺激性,少数患者出现呛咳。
(12)地龙
成分:含有琥珀酸钠、脂肪酸、胆甾醇、胆碱、氨基酸及地龙素、地龙解热素等。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作用: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由地龙提得的含氮有效成分对小鼠及家兔离体肺灌流呈显著的支气管舒张作用。对预先经过组胺或毛果芸香碱处理的灌注肺支气管表现舒张作用。对组胺喷雾所致豚鼠哮喘有保护作用。对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产生较好平喘作用。临床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哮喘,尤适用于热喘患者。
广地龙有效成分之一琥珀酸钠具有宽胸、化痰、平喘的作用。
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缓慢而持久,临床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琥珀酸钠与异丙嗪组成喘舒宁片,对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哮喘以及长期服用麻黄碱、氨茶碱有不良反应或无效的患者均具有良好效果,服后能增进食欲,促进睡眠。对于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哮喘,效果稍差,最好与消炎药物同用。
不良反应:注射时可引起局部荨麻疹等过敏反应。血压过低或高度过敏体质患者慎用。严重心脏病患者、孕妇忌用。

  • 化痰止咳润肺的中药材有哪些?
  • 答:回答:病情分析: 化痰、止咳、润肺三种功能俱全的中药有:川贝、百合、枇杷叶等。 指导意见: 应该找中医根据症状分析病因,辨证类型,处方服药,上述药物主要应用于肺燥或肺阴虚咳嗽的治疗。

  • 有哪些中药属于止咳化痰平喘药?
  • 答: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功用](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用法]5~10克。天南星 [性...

  • 止咳、平喘、化痰的中药材都有哪些?
  • 答:常用的药物有杏仁、紫苏子、马兜铃、枇杷叶、

  • 有哪些中药属于止咳平喘药?
  • 答:杏仁 [性味]苦杏仁苦温、有小毒;甜杏仁甘平、无毒。[功用](1)止咳平喘:本品为止咳平喘之要药,用于咳喘。配贝母化痰止咳;配麻黄宣肺止喘。(2)润肠通便:用于阴虚血少之便秘。[用法]3~10克。宜后下。前胡 [性味]苦、辛、微寒。[功用]散风清热,宣肺化痰:用于外感风热之咳嗽、痰稠、喘...

  • 中药二的止血药活血祛瘀药、化痰止咳平喘是什么?
  • 答:《中药二》常用单味中药——止血药、活血祛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六、止血药 108.大蓟/小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大蓟为治血热出血要药。小蓟治尿血、血淋。109.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尤下焦出血。用于烫伤,不用于烧伤。110.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寒性,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1...

  • 化痰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药——桑白皮
  • 答:1.泻肺平喘——用于肺热咳喘。本品甘寒,主入肺经,善泻肺热、并泻肺中水气而止咳平喘,为治肺热咳喘所常用。(1)治热邪郁肺,肺气上逆咳喘、发热。配地骨皮、甘草、粳米等,即泻白散。(2)治肺虚有热,咳喘痰多,潮热盗汗。配人参、五味子、熟地等,如补肺汤。(3)治水饮停肺,咳逆上气,...

  • 《中药学》辅导:止咳平喘药
  • 答:1.杏仁、百部、苏子、桑白皮、葶苈子的性能、功效、应用:苦杏仁:味苦,性微温,有小毒。主归肺、大肠经。本品味苦能泄降肺气而兼宣肺之功,但以降为主。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临床通过随证配伍可治多种咳喘。属风寒者,配麻黄等,以散风寒宣肺平喘;风热者,配桑叶、菊花,以散风热宣肺止咳...

  • 具有平喘作用的中草药有哪些
  • 答:苦甘草成分: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有槐根碱。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心肺、脾、胃经。 作用: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平喘。实验证明,苦甘草和苦甘草碱有平喘作用和轻度镇咳作用,并无祛痰、消炎作用。临床平喘疗效显著,适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苦甘草氢溴酸盐肌注时经半小时起效,维持2~6小时不良反应...

  • 中医止咳平喘治肺对药选辑
  • 答:【杏仁-浙贝】杏仁苦泄降气,止咳平喘;浙贝母清热散结,化痰止咳。两药相伍,一降一散,善于清泄肺中痰热。常用以治疗痰热郁肺之咳嗽证。【贝母-知母】清代龚廷贤《寿世保元》记载用二母丸治疗哮喘,二母就是川贝母与知母。知母苦寒,有清泄肺火、滋阴润燥之效;贝母苦寒,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 止咳化痰清肺的野生草药有哪些?
  • 答:若肺燥阴虚咳嗽,痰中带血,可用川贝3克加适量冰糖和水,用小火炖1小时服用。很多人为了缓解苦味,常将其放在雪梨中蒸;或在煮稀饭时取米汤200毫升,放入川贝、冰糖隔水炖服。川贝还可和瘦肉煲汤,每天用量通常在10克以内。3、款冬花 中医认为,款冬花性味辛、温,入肺经,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之功...

    具有化痰作用的中药有哪些? : 具有化痰作用的中药有以下几种: 天南星 [成分]含有皂苷、苯甲酸、黏液质及多量淀粉.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作用]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药...

    常用祛痰中药有哪些? : 中医治疗咳嗽,常用祛痰的中药如下: 白芥子 味辛,性平,入肺经.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清稀、胸胁满闷作痛患者. 天南星 味苦、辛、性温,...

    具有止咳作用的中草药有哪些? : (1 )杏仁成分:种子含脂肪油约5%,苦杏仁苷2%,后者水解后可生成 氢氰酸、苯甲... 性味归经:苦,平.归肺、胃经.作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因含苦杏仁苷,故作...

    咳嗽吃什么中药止咳效果好 - : 咳嗽反复,止不住?中医给出4味止咳良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会出现咳嗽的,而且大家总是以为咳嗽也是非常小的疾病,其实咳嗽比较厉害或者就咳不愈也是非常危险的,咳嗽反复止不住,中医给了这4位止咳的良药,不妨可以了解一下的...

    有平喘作用的常用中药有哪些? - : 麻黄,杏仁,桑白皮,葶苈子,地龙,枇杷叶,金荞麦,瓜蒌,旋复花,白前,苏子,沉香,五味子,半夏,白芥子,

    相关主题

  • 十大止咳最快的药
  • 久咳不止的中药方子
  • 化痰最快最土办法
  • 女人长期吃逍遥丸祛斑
  • 十大润肺药排名
  • 十大最佳止咳化痰药
  • 干咳最怕一碗水
  • 十大最佳润肺止咳中药
  • 久咳不愈的6味中药方
  • 清肺化痰三种药最好
  • 十大最佳止咳化痰中药
  • 阳后久咳不愈的特效药
  • 久咳不止中药处方
  • 十大最佳润肺化痰的药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原创,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水果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