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氏隐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作者&投稿:弥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文:

  题张氏隐居二首

  唐代: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译文: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春日的山中独处无伴,因而特意把您访求,丁丁的伐木声使山谷更显清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经残余着寒气和冻雪的山涧通道,历石门古道于傍晚时分到达您的隐居处。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您从不贪财,夜间也不去观看金银之气;只愿躲避灾祸,每天欣赏麋鹿闲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我乘兴而来,为您的情怀所感而迷路;面对您,仿佛是坐上随意漂游之小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张先生啊,您经常和我相见,眼下天色已晚,却仍邀请我留下,以尽晚间雅兴。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晴明的潭水上,鳣鱼游跃,弄出“发发”之响。春天草野间,传来“呦呦”鹿鸣。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酒本是我杜家的,却偏偏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张府上的,自然不必向外找。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前村的山路虽然艰险,却已在醉中走熟;让我们尽情地喝吧,来一个一醉方休。

   注释: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zhēng)丁山更幽。

  春山:指春日山中。相求:互相寻求。伐木丁丁: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丁丁,伐木声。

  涧道馀(yú)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涧道:山涧通道。余寒: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时的寒气;残余的寒气。冰雪:犹言冻雪,冰读去声。石门:《地理志》:临邑县有济水词,水有石门,以石为之,故济水之门也。按:石门不必确指地名。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mí)鹿游。

  远害:避免祸害。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

  乘兴杳(yǎo)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乘兴:兴会所至。杳然:渺远貌。迷出处:一作“迷去处”。对君:语本庾信诗:“对君俗人眼。”虚舟:谓空无所系。无人驾御的船只。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之子:这个人。指张氏。晚兴:至晚未衰之兴致。

  霁潭鳣(zhān)发(bō)发,春草鹿呦呦。

  霁潭:一作“济潭”,是指济水言。鳣发发:语出《诗经》:“鳣鲔发发。”。发发:盛貌。呦呦:象声词。鹿鸣声。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杜酒:家酿的薄酒。史传杜康造酒,故称。张梨:此处借指张氏所产的梨。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前村:语本沈炯诗:“火炬前村发。”山路:语本杨炯诗:“山路绕羊肠”。

   赏析:

  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是七律,大概在初识张氏时所作,形容他的为人。仇兆鳌《杜诗详注》认为: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中间大概为分段处。若细分之,首句张氏,次句隐居。三四句切隐居,言路之僻远,五六句切张氏,言人之廉静。末二句说得宾主两忘,情与境俱化。

  诗人在诗中用了反衬手法表现人的孤寂和山的幽静:“春山处处子规声”(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潘太守诗》),而张氏却独生无伴,只好自说自话,以春山的“闹”衬托孤寂的人,人越发孤寂了;丁丁的伐木声,以“有声”衬托幽静的山,山越发幽静了。诗人用典故表现张氏的廉静:《南史》载梁隐士孔祐至行通神,尝见四明山谷中有钱数百斛,视之如瓦石。《关中记》:辛孟年七十,与麋鹿同群,世谓仙鹿。而结尾二句,更是诗人的良苦用心:“迷出处”,暗示张氏迷人的隐居环境如同桃花源,使诗人“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泛虚舟”,则表现“至行通神”张氏的飘逸与神秘。

  第二首为五律。大约跟张氏已很相熟了,所以开首便道“之子时相见”,《杜诗镜铨》以为“当是数至后再题”,《杜诗详注》以为“往来非一度矣”,皆是。

  虽是一首应酬之作,却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与风趣。这首诗直说与用典双管齐下。直说与用典是古诗常用的两种表现方法,如不能分辨,诗意便不明白。在这里却两两密合。假如当作直说看,那简直接近白话;假如当作用典看,那又大半都是些典故,所谓无一句无来历。但这是形迹,杜诗往往如此,不足为奇。它能够有风趣,方是真正的难得。

  如“之子”翻成白话当说“这人”或“这位先生”,但“之子”却见《毛诗》。第三句,池中鲤鱼很多,游来游去;第四句鹿在那边吃草呦呦地叫;但“鳣鲔发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并见《毛诗》。用经典成语每苦迂腐板重,在这儿却一点也不觉得,故前人评:“三四驱遣六艺却极清秀。”而且鹿鸣原诗有宴乐嘉宾之意,所以这第四句虽写实景,已景中含情,承上启下了。

  “杜酒”一联,几乎口语体,偏又用典故来贴切宾主的姓。杜康是创制秫酒的人。“张公大谷之梨”,见潘岳《闲居赋》。这典故用得非常巧,显出主人的情重来,已是文章本天成,尤妙在说得这样轻灵自然。《杜诗镜铨》说:“巧对,蕴藉不觉。”慰藉不觉正是风趣的一种铨表。

  诗还用透过一层的写法。文章必须密合当时的实感,这原是通例。但这个现实性却不可呆看,有些地方正以不必符合为佳。惟其不很符合,才能把情感表现得非常圆满,也就是进一步合乎现实了。这诗末联“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就是这样。想那前村的山路很险,又喝醉了酒,跌跌蹱蹱地回去,仿佛盲人瞎马夜半深池的光景,没有不发愁之理;所以这诗末句实在该当作“归醉每应愁”的,但他偏不说“应愁”,颠倒说“无愁”。“无愁”虽非实感,却能进一步地表现这主题──主人情重,客人致谢,宾主极欢。

  在这情景下,那么不管老杜他在那天晚上愁也不愁,反正必须说“无愁”的。所以另外本可以有一个比较自然合理的解释,喝醉了所以不知愁;但也早被前人给否决了。《杜诗集评》引李天生说:“末二句谓与张深契,故醉归忘山路之险,若云醉而不知,则浅矣。”杜甫正要借这该愁而不愁来表示他对主人的倾倒和感谢,若把自己先形容成了一个酒糊涂,那诗意全失,不仅杀风景而已。又这一句结出首联的意思来,“邀人晚兴留”是这诗里主要的句子。



~

  • 题张氏隐居二首赏析_题张氏隐居 二首其二
  • 答:此诗写张氏隐居之幽美,借指张氏品德之殊胜,兼带讴歌二人友谊亲密也。 题张氏隐居二首赏析赏析: 组诗共两首,第一首是七律,殆初识张君时作,形容他的为人。上四句言景,下四句言情,此大概分段处。若细分之,首句张氏,次句隐居。三四句切隐居,言路之僻远,五六句切张氏,言人之廉静。末二句说得宾主两忘,情...

  • 读唐诗 学写诗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赏析
  • 答:虚舟:谓空无所系。无人驾御的船只。之子:这个人。指张氏。译文:春山中独处无伴而自言自语 ,丁丁的伐木声使山谷更显清幽。山涧通道依然还有冰雪的余寒,沿着石门古道黄昏时到达您的隐居处。您不贪财,夜间也不去看金银之气,只每天欣赏麋鹿闲游远离灾祸。我乘兴而来,不觉迷了路,面对您,仿佛是...

  •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杜甫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 答:赏析 原作共两首,第一首是七律,殆初识张君时作,形容他的为人。这是第二首,大约跟张氏已很相熟了,所以开首便道“之子时相见”,《杜诗镜铨》以为“当是数至后再题”,《杜诗详注》以为“往来非一度矣”,皆是。虽是一首应酬之作,却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与风趣。这首诗直说与用典双管...

  • 唐杜甫题张氏隐居原文及赏析
  • 答: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题张氏隐居》共有二首,此选其一。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四年(736)作者“忤下考功第”后与李白、高适同游齐赵时所赋。“张氏”,其名无考。或谓: 曾与李白同隐于徂徕山、号为“竹溪...

  • 杜甫 题张氏隐居·之子时相见
  • 答:《题张氏隐居之子时相见》 作者:杜甫 原文: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赏析: 原作共两首,第一首是七律,殆初识张君时作,形容他的为人。这是第二首,大约跟张氏已很相熟了,所以开首便道之子时相见,《杜诗镜铨》以为当是数至...

  • 题张氏隐居二首的注释译文
  • 答:⑴张氏隐居:指张氏隐居之处。张氏:可能指张玠。杜甫晚年有《别张十三建封》。张建封,兖州(今属山东)人。张玠为其父。⑵春山:指春日山中。庾信诗:“春山百鸟啼。”无伴:语出刘琨诗:“独生无伴。”相求:互相寻求。《易》:“同气相求。”⑶伐木丁丁(zhēngzhēng):语出《诗经·...

  • 题张氏竹园别业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答:肯容疏懒迹,来与狎樵渔。——明代·甘瑾《题张氏竹园别业》 题张氏竹园别业 避难疏狂客,长贫少定居。 采芝空有曲,种树岂无书。 拟制东山屐,看驰下泽车。 肯容疏懒迹,来与狎樵渔。杨柳无烟江水长,邻家风雨杏饧香。逢君共把金陵酒,忙却今朝在异乡。——明代·高启《寒食逢杜贤...

  • 灵璧张氏园亭记原文翻译赏析苏轼的文言文
  • 答:写景 赞颂 抒情 归隐译文及注释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灵璧。张氏的园亭位于汴水的北面。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长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

  • 张祜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答:约(公元792年)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初寓姑苏(今江苏苏州),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卒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3年)。张祜早年寓居苏州,常往来于扬州、杭州等都市,并模山范水,题咏名寺。...

  • 张伯端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答:宋夏宗禹《讲义》本,翁象川渊明无名子《注解》本,清朱元育《阐幽》本,明陆西星《外史》本,均未收此序;清董元真《正义》本有删节,自注云 “稍节从陶氏本”;《十书》、《注疏》、《三注》、《直指》、等则收全部序文,但亦互有出入。清末刘师培《读道藏记》曰:“张氏自序旧本,仅七律十六、五 言一、绝句...

    谁能给我一首古诗的译文与赏析 -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作者介绍】 常建(生年年不详),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一生仕途报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忠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 - :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译文及翻译 - :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滨隐居之地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

    书上元夜游的翻译和问题答案 - : 原文: 已卯上元,予在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西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巳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急:求陶渊明田园诗3首及译文 - : 陶渊明《归田园居》原文+译文 [原文]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何岳,号畏斋.尝······因托以寄去.求原文和注释还有译文 - :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次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

    醉翁亭记的原文及译文 - : 醉翁亭记 (原文)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古诗送杜十四之江南译文急!!!!!!!!!!!!!要分一句一句的 : 原文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年代 唐代 选自《孟浩然集》. 试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解释 荆州和...

    相关主题

  • 文言文互译翻译器
  • 题山居原文及翻译赏析
  • 题西林壁古诗注释及译文
  • 英文翻译在线
  • 题张氏隐居二首翻译
  • 古诗全部翻译及赏析
  • 醉翁亭记注释和翻译
  • 文言文翻译器在线转换
  •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赏析
  • 题张氏隐居杜甫翻译
  • 北冥有鱼原文及注释
  • 《马说》原文及注释
  • 式微翻译及注释
  •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注释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原创,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水果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