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痹中脉痹如何治疗呢?

作者&投稿:宗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脉痹的本质就是血脉痹阻不通,其病位主要在脉,涉及到皮肤、肌肉、关节,并与心、肝、脾(胃)等脏关系密切。多因感受外邪,气滞血瘀,痰浊瘀阻,气血亏虚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不足。本病有虚实之分:实多为风、寒、湿、热、毒、气滞、痰浊、瘀血;虚多是气血亏虚。

脉痹症状主要是肢体的疼痛(有的还伴有乏力、肿胀、麻木,甚至间歇性跛行)、患处的皮肤颜色改变(或紫或白)、患肢无脉或脉弱。必须及早干预和治疗,才能预后较好。

有人问:任其发展会是什么后果呢?如果任其发展,除患肢会逐渐会烂掉外,脉痹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还可能会发展为心痹,可出现心悸、胸闷、短气等症状,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呢?

简而言之就是辩证论治。

来个脉痹病人,首先辨其寒热:寒证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复感寒湿之邪所致,以患处皮色苍白或青紫、肢体发凉、恶寒或畏寒,入冬或遇寒时发病或加重、得热缓解或减轻,舌淡等为特点;热证多为素体阴虚、复感热邪所致,以患处皮肤红肿或潮红、肢体发热或触之灼热,舌红等为特点。其次要辨其虚实:那些起病急,病程短,患处肢体肿胀、疼痛较剧、皮肤瘀斑、肌肤甲错或顽麻,舌暗或有瘀斑、苔厚腻者多为实证;而起病缓、病程长,素体正虚,肢体酸软无力、疼痛隐隐、伴虚象者则多为虚证,或以虚为主。最后要辨其病程:脉痹早期病位表浅,病变局限,肢体疼痛较轻,疼痛多在活动后出现,休息后逐渐缓解;中期则疼痛加重,常持续不解,昼轻夜重,患肢肤色明显改变,可见肌肤肿胀、瘀斑,肌肤爪甲失荣等症;晚期则病情进一步加重,病变弥散,疼痛剧烈持续不解,甚至可继发溃烂等症,证属虚实夹杂而以虚为主。

针对脉痹的治疗原则就是:通络止痛。实证以祛邪通络为主,常用的治法有祛风散寒、清热利湿、疏导气机、豁痰散结;虚证以扶正通络为主,常用的扶正法有益气养血等。此外,还要用平调阴阳、养阴清热、疏肝理气等法。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顾护心气,养血活血,严重者用中西医结合救治。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我们常用的治疗分型如下

一、风寒湿阻证

此证型临床症见:脉络青紫,肢体冷痛、重着;骨节困痛,周身沉重,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治疗上就应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代表方药:蠲痹汤(《医学心悟》)加减。

处方:羌活、独活、秦艽、海风藤、桂心、细辛、苍术、制乳香、木香、川芎、当归、桑枝、甘草,全方共奏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功。

若痛甚者加威灵仙、防己;恶寒无汗者加荆芥、薄荷、麻黄;若发热、汗出多,加柴胡、知母、石膏;湿盛者加薏苡仁、萆薢。

二、湿热痹阻证

临床症见:脉络赤胀,肢体热痛、重着;喜冷怕热,患处络脉可有索条状物,按之则痛,或肢端溃烂、流黄水,身热,口渴不欲饮,胸闷,纳呆,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上就应该:清热利湿,蠲痹通络。

代表方药:当归拈痛汤(《医学启源》)加减。

处方:苦参、黄芩、茵陈、知母、泽泻、猪苓、葛根、升麻,苍术、白术、羌活、防风、当归,共奏清热利湿、蠲痹通络之效。

若湿盛者宜加土茯苓、车前子;瘀滞明显者,加丹参、泽兰、地龙、王不留行、土鳖虫、水蛭;热毒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

三、痰浊瘀阻证

临床症见:脉络紫暗,肢体顽麻,头晕头重;肢体肿胀、疼痛、发凉,皮色暗滞或见痰核硬结,胸闷脘痞,纳呆,泛吐痰涎。舌胖色暗,或见瘀斑,苔白腻;脉沉弦滑。

治疗上就应该:豁痰散结,活血祛瘀。

代表方药:双合汤(《杂病源流犀烛》)加减。

处方:干姜、陈皮、白芥子、竹沥、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丹参、麝香、地龙,诸药共奏豁痰散结、活血祛瘀之功。

若痰瘀不散,疼痛不已者,加炮山甲、白花蛇、蜈蚣、土鳖虫、水蛭、桂枝、附子、细辛、鹿角霜。

四、气郁血瘀证

临床症见:脉络紫暗,肢体刺痛,胸胁胀满;情绪激动或稍事活动加重,皮色紫暗,善太息,纳呆,大便不调,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而有血块。舌紫暗,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

治疗上就应该:疏肝解郁,活血散瘀。

代表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柴胡、香附、乌药、桔梗、枳壳、柴胡、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川牛膝、丹参、五灵脂、延胡索、生地、当归、甘草,全方共奏疏肝解郁,活血散瘀的作用。

五、气血两虚证

临床症见:脉软无力,肢体酸痛,头晕心悸;肢体顽麻,肌肉萎缩,肌肤干燥脱屑,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自汗,四肢乏力,气短,唇甲色淡。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上就应该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代表方药:三痹汤(《妇人良方》)加减。

处方: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甘草、续断、怀牛膝、丹参、川芎、独活、细辛,诸药同用,能起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作用。

若胃纳差者,加神曲、麦芽、鸡内金、焦山楂;肢体发凉甚者,加制附片、桂枝、葫芦巴、巴戟天;瘀血重者,加三棱、莪术、水蛭、地龙、土鳖虫。

若脉痹,惊跳乍安乍发,宜人参丸(《太平圣惠方》);若脉痹,身体不仁,宜黄芪汤(《圣济总录》);若脉痹血道壅塞,宜异痹汤(《圣济总录》);若脉痹出现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惊悸不安,宜茯神汤(《严氏济生方》);若气衰血焦发落、好怒、唇口赤甚,言语不快、色不泽、饮食不为肌肤者,宜麦门冬汤(《严氏济生方》)。

除了以上辩证施治外,还可以配合针灸、推拿、理疗、食疗等。

脉痹的转归与预后主要取决于患者正气的强弱、感邪的轻重、病变累及的范围。一般起病急者,易于早期发现而引起重视,治疗多及时,只要处理正确而治疗彻底,常常可以痊愈而不致迁延成慢性;起病缓慢者,多以正虚为主,感邪不甚,早期诊断困难,治疗也常不及时,其病情常可缠绵,日久难愈,甚则并发溃烂、偏瘫,预后较差。本病中晚期或病情重者,常可并发下述变证:因湿热蕴毒,入营入血,上扰神明,可并谵妄;湿热熏灼较甚,肌肤脉络血肉腐败,可并发患肢溃疡;脉痹日久不愈,脏腑俱损,经脉拘急则可致患肢或胸腹急发剧痛,甚至可并发偏瘫,致肢体失用。

~

  • 脉痹的辨证施治
  • 答:本病以通为原则,主要应从瘀论治,以活血通脉为大法,结合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以扶正,或结合散寒、清热、解毒、祛湿、化痰诸法以驱邪,共达通脉之功。有些脉痹病情复杂,往往多证相兼,故应注意多种治法的配合运用。治取益气活血、化瘀利水之法。方用补阳还五汤、活血效灵丹、当归芍药散合方加...

  • 什么药治疗动脉硬化的效果好
  • 答:动脉硬化,中医病名为“脉痹”,因脉络闭塞,气血凝滞所致。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应采用保守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则。中华百年老字号济仁堂保心包用祖传配方配伍的纯中药“济仁堂保心包”中医辨证治疗动脉硬化。如果动脉硬化患者伴有脑血栓病史(应该有高血压病史),也会出现心血管的供血不足、周...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称什么?
  • 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称“脱疽”;“脉痹”。最早记载于《灵枢·痈疽》 曰:“发于足趾, 名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 斩之,不则死矣。”明代医家陈实功 《外科正宗》 也 提到:“夫脱疽者,外腐而内坏也。”

  • 痹症是什么?
  • 答:【治法】清热解毒,社湿宣痹。【方名】退热通络汤1号。【组成】双花45克,公英45克,生石膏45克,龙胆草30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蝉蜕15克,炙水蛭15克,乌梅10克,甘草10克,以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 中医治疗动脉硬化的验方?
  • 答:脉管疏通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称为“脱疽”或“脉痹”。其基本病机为痰瘀证,气虚致脾失健运,聚湿成痰,宗气虚衰,气虚血瘀。脉管疏通汤“因虚致瘀、因邪致瘀”的辨证思想,抓住痰、瘀疾病本质,由30多味以上的名贵中药组成,临床数万例验证效果显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导致气血的...

  • 五体痹中的肌痹如何治疗?
  • 答:根据不同病因病机治疗如下:一、寒湿痹阻 临床症见:肌肉疼痛、重着,局部发凉。四肢痿弱无力,畏寒身重,关节肿痛。舌淡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或濡缓。治疗上就应该:散寒祛湿,解肌通络。代表方药:薏苡仁汤《奇效良方》加减。处方:薏苡仁、苍术、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当归、川芎、川乌...

  • 脉痹的介绍
  • 答:脉痹一名,始见于《黄帝内经》。继后,《金匮要略》等医籍有血痹的记载。血气痹阻与经脉痹阻相关,故血痹与脉痹类同。从临床实践看,脉痹作为病种并不少见,故将其列为病种之一。凡以血脉瘀滞为主要病证者,均应属本病。临床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肌肤有灼热感、疼痛、皮腐或见红斑,多因血虚,...

  • 骨痹,骨痹是怎么引起的,骨痹吃什么好,骨痹如何治疗
  • 答:辨证施治 1.风寒湿痹证 (1)证候四肢关节疼痛,或有肿胀,疼痛固定,痛如刀割,屈伸不利,昼轻夜重,怕风冷,阴雨天易加重,肢体酸胀沉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象弦紧。以关节疼痛、肢体酸胀沉重、怕风冷、阴雨天易加重为辨证要点。(2)治则散寒除湿,祛风通络。(3)主方薏苡仁汤加...

  •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痹论篇主要讲的是什么?
  • 答:六腑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府也。帝曰: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人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

  • 三度浅性静脉炎,怎么治疗,治疗时间多长?拜托了各位 谢谢
  • 答: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冲着你我的缘分,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静脉炎”的问题。 静脉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脉痹”、“胸痹”等范围,由于湿热蕴结,淤血留滞脉络致。“脉中血流不畅,则血脉凝结而痛”,肢体外伤、感染、静脉输液,都会引起静脉炎。 早在19世纪中期(1846--1856年),著名的病理学...

    为什么说“发为肌痹当译作发为脉痹”? : 对于“发为肌痹”之“肌瘦”,明代张介宾解释为“肌肉顽痹”. 森立之则认为“肌痹”,于理不通.《太素》作“脉痹”,尤似可从. 唐初杨上善解释说:“尿血,致令脉虚为脉痹.”《太素》作“脉痹” 是对的.只是本篇所说“脉痹”与《素问·痹论》五体痹之一的脉 痹名同实异.脉中血气和脉外肌肉是决定脉道盈虚程度的两个 对抗力量.若大经空虚,血气无力,必然导致脉道塌陷,形成脉 痹(闭),脉痹日久,气血不通,脉体失养,乃传为脉痿之症.可见,此处“脉痹”是脉痿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最终形成 脉痿的过渡状态.

    风湿痛如何进行临床诊断? : 临床所见,一般而热痹多为湿热痹.其临床表现为湿痹与热痹症兼而有之.按部位分类;根据病变部位进行分类的一种传统方法.早在内经中即有五脏痹和五体痹之称,并...

    中医如何解说强直性脊柱炎? :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的"肾痹"、“痿痹”“骨痹”、“督脉病”.病因以“肾虚... 骨痹一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属于“五体痹”之一.《素问-气穴论》曰:“积寒留...

    风湿病的成因是什么?: 你那应该是骨头受风了,风湿是过度劳累及环境潮湿,过度寒冷才会风湿的.

    “食饮应之”对六腑痹的形成有何影响? : “六腑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人,各舍其腑也.”概述了... 可见,形成六腑痹的内因是 “肠胃乃伤”.提示我们在治疗五体瘦时不要只顾用药或...

    如何理解“阴气者?如何理解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 对“阴气”一词,唐代王冰解释为“五神脏”,唐初杨上善解释 为“五脏之气”,教... 五体痹的痛 苦令许多患者非常悲观,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陷入生不如死的 绝望之...

    痹证患者如何隶痹金温肾? : 寒痹之作,根本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在治疗上以温肾为要,可选用 乌头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配伍鹿角胶、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蕾、葫芦巴、 狗脊等.盖寒痹患...

    强直性脊柱炎分几种? - :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的一种.研究表明,该病原因尚不很明确,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弯腰、行走活动受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

    相关主题

  • 中脉多少钱一套正品
  • 打通中脉的中药秘方
  • 打通中脉的女人容貌
  • 打通全身108条经脉
  • 怎样打通任督二脉
  • 大礼拜多少打通中脉
  • 中脉被列入严重违法名单
  • 打通任脉的最佳方法
  • 打通中脉的前兆
  • 修中脉的千古秘诀
  • 打通中脉的秘密方法
  • 女人打通中脉的特征
  • 中脉内衣能量石危害
  • 真正打通中脉方法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原创,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水果健康网